【导读】如果说到对子女的投入,中国父母肯定能排在全球前列。有统计显示,中国内地家长平均会把37%的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这个占比不可谓不大。 近十几年,随着中国家庭的经济实力提升,而且在一波波留学潮的影响下,将孩子送出国门接受海外教育早已不再是精英家庭的专利,越来越多的中产及普通家庭将留学纳入了孩子的长远规划之中
本文系“启德特聘常春藤导师”黄征宇先生为bt36365最快线路检测的特约撰稿。本文还将发布在启德教育官方网站及多家启德自媒体平台。
如果说到对子女的投入,中国父母肯定能排在全球前列。有统计显示,中国内地家长平均会把37%的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这个占比不可谓不大。
近十几年,随着中国家庭的经济实力提升,而且在一波波留学潮的影响下,将孩子送出国门接受海外教育早已不再是精英家庭的专利,越来越多的中产及普通家庭将留学纳入了孩子的长远规划之中。
当然,也有不少家长持反对意见,觉得留学的投入和产出并不对等。试想,如果送孩子去美国读书,每年动辄花费五六十万人民币,几年读下来可能要达到数百万人民币,然而很多孩子回国后的职业选择和收入水平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甚至“海归”变“海待”,还有必要去留学吗?
国际化背景下,未来到底需要怎样的人才?
我认为留学的投资与回报当然不能仅以金钱而论。如果只着眼于金钱上的回报,未免太短视了,留学更多应该着眼于两点,那就是帮助自己打开眼界,兼容并蓄,还有就是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趋势变化。
首先,从个体发展考虑,去另一个国家接触不同的文化和环境,并能逐渐融合和兼容并蓄对自身的发展无疑非常有益。
举个例子,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大多求稳。往往孩子毕业刚跨出校门,家长就希望他们能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在稳定中谋求发展,只要不犯错,一切都有机会。
而在我曾经就读的斯坦福大学,学校鼓励的是创新,同时也非常鼓励失败。我记得当时斯坦福的教授对我们说,创业的失败率通常会高达90%,但我们不仅要坦然接受这个失败率,而且要拥抱它,因为在失败当中你可以学习很多。没有人天生就是成功的,那些领袖和精英们不知道遭受过多少挫折和坎坷才达到今天的成就。
其次,从大环境看,近三十年来,全球进入了一个快速变化期,国际化和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明显,这就导致了两个趋势的出现:第一,世界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国际化精英。他们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但思维、理念、学习、工作、投资以及居住地都是非常国际化的,已超出了单个国家的范畴;第二,财富越来越多地集中在这些国际化精英群体里。比如在美国,最顶尖的10%的精英拥有着全国40%的财富。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很多传统的职业规划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了,因为有太多的行业和领域被国际化和技术快速发展造成的变化所冲击。
所以,未来什么样的人才会在全球化环境中站稳脚跟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具有国际化视野以及创新思维的人。
30年前父母带我去美国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让我更好地接触世界,发掘机遇,提升自己。现在的家长为什么送孩子去海外深造?也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机会成为国际化的领袖。
30年后的中国和30年前有了大大的不同。这30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崛起的30年。如果说,前20年是大量的国际资本和企业进入中国,那最近10年就是中国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时期。他们在本土迅速成长,并开始寻求向外扩张。所以可以预计的是,下一个阶段,必然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资本国际化;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国内取得成功的同时,在国外也大有斩获。
所以,中国现在和未来一定需要一大批具有真正国际视野的领袖精英,由他们来带领这些企业真正实现全球化和国际化。现在正处于求学阶段的中国学生,完全有机会成为中国所需要的、全球所需要的国际化精英。
留学真正的回报是什么?
所以,出国留学,绝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获得一张海外文凭。因为说到底,大学四年所学到的知识,过了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能记得的还有多少?相信90%的回答都是:不太记得了。所以,我觉得留学经历,尤其是入读海外顶尖大学的经历,给予学生的最大价值并不只是学习知识,而更应该是丰富资源和思维方式。
我的父母从小就教我要好好读书,所以我也一直以为,进入大学以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读书。直到去了斯坦福之后,我才真正认识到,学习是非常重要,但并非是最重要的。
我在斯坦福的四年半里,总共读了三个学位,但是如果你现在问我,那些专业知识还能记得多少,我也会告诉大家,几乎全部都不记得了。那既然遗忘率那么高,为什么要去顶尖大学求学呢?正是因为这些学校有着除知识以外更多的东西可以去学习,去尝试。比如我的母校斯坦福,就是最好的一个创新平台。到现在我仍能深刻记住的,是在斯坦福创立了ASES“亚太地区学生企业家协会(Asia-pacific Student Entrepreneurship Society ),在斯坦福两个海外分校学习和实习的经历,以及和教授以及同学们长达十多年的深厚友谊。
正如我在《征途美国》一书中详细写到:越是顶尖的大学,他的教授资源、海外资源、校友资源和创新资源就越丰富,而这也是绝大多数中国学生都没有能真正利用起来的。
除了丰富资源,这些名校还可以让学生改变思维方式,真正地打开思路。
我在哈佛商学院读MBA的时候,给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教授叫克莱·克里斯坦森(Clay Christensen),他写过一本很著名的书,叫《创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
当时他一进教室就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你们来哈佛商学院这两年的目的是什么?”绝大多数同学的回答都是:学习。
克里斯坦森就说:“这个问题每年我都会问新来的学生。其实,在未来的两年,哈佛能教给你们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帮助你们问’为什么’!如果经过这两年,你们学会了问’对’的问题,那你在哈佛的学习就非常有价值了。”
教授的意思是,如果连问题都没能问对的话,那就没有办法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当然也找不到正确的答案。所以克里斯坦森教授的这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改变思维,从更本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知道,很多时候问题的处理往往是没有所谓的对错的,只有怎么去选择,而哈佛就是教你怎样更全面地解读和分析问题,然后衡量你既有的一些情况,做出一个合适的决定。
人生会遇到很多做决定的时刻,那些重要的决定应该怎么做?怎么做会更好?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一切。
美国学费面面观
当然,去海外留学,提早规划、深入了解和做好预算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的费用需要看你申请哪些学校、专业以及所在的城市而定。
我们先来看美国的高中,它一般分为私立和公立两种。
私立学校在收费上和大学很相似,包括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等。好的私立高中收费非常高,有时甚至接近私立大学的收费。
而公立高中的收费相对来说比较便宜。但好学区的高中和差学区的高中之间也有着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公立中学的主要收入来自于政府的房地产税,好学区的房产贵,房地产税也高,因而投入学校的费用也就相应增多;差学区由于房产便宜,相应税收投入到教育方面的金额就少,于是无论硬件和软件实力都远逊于好的学区。
美国的大学同样也分私立和公立两种。一般来说,私立大学的收费会偏贵一些;但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对美国本土的学生而言,大学学费都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美国学生的学费来源主要有三种:父母提供、学生贷款和校内打工。
一般来说,美国很少有家庭会为孩子支付全部的大学费用。所以很多学生刚踏进大学便背负上了沉重的债务压力,这也成为了美国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
要知道,学生贷款(Study loan)在美国是不列入债务免除计划内的。也就是说,就算申请破产,你的学生贷款仍然需要按月偿还,直到缴清为止。
政府提供的学生贷款利息还相对较低(3%-4%),而另一种由私立机构提供的学生贷款利息就是浮动的,高的时候甚至会达到7%-12%,这就导致很多学生穷尽半生都在为偿还学生贷款而奔忙。像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直到40多岁才还清了全部的学生贷款。
当然学校也会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学生费用上的减免,最常见的有两种:Merit based (奖学金)和Financial aid (补助金)。
Merit based (奖学金)是国际学生最常申请的一类奖学金。通常来说,只要你能提供材料证明自己足够优秀,学校就会给予学费上的减免。
Financial aid(补助金)一般来说只针对有美国身份的学生,你需要提供一些材料证明自己所在的家庭年收入比较低,就有机会获得一笔补助金。
富裕阶层的美国人当然并不需要申请,但对中产阶级来说就比较尴尬。我记得在斯坦福读书的时候,就有一位同学遭遇了“中产的尴尬”。他的父亲是一名教师,收入并不是很高;但由于家在帕罗奥多(Palo Alto),并且由于购房早,房子早已升值到300多万美金,因而学校在做家庭经济评估的时候就把他定为全额收费生。所以后来他的父母不得不将房产抵押给银行,从而获得贷款来为他和其他孩子支付全额学费。
当然,除了奖学金和补助金,学校还会提供很多校内工作机会给学生,以减轻他们在经济上的负担。
对本科生来说,美国高校会开放诸如图书管理、餐厅服务、校务行政等职位给学生。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来说,学校一般会设置Teacher assistant(教师助理)和Research assistant(研究助理)的职位。我在斯坦福大学读了四年半,在最后半年读研究生的时候曾做过半年的研究助理,后来学校也给我抵扣了部分的学费。不过,想要得到这类工作的一项必要条件就是学生拥有良好的本科成绩,可能这也是学校激励学生把书读好的良苦用心吧。
我的一位华裔同学就曾申请了一份校内工作——在计算机系的计算机室做管理员。为此,他需要每周工作20个小时左右,除了上课以外,他的课余时间差不多都花在了这份工作上。有一次我们聊天,我就问他:“你一周工作这么长时间,会不会太累?”他告诉我说,这份工作其实很不错,平时人不多,环境又安静,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他后来的发展也非常不错,成为了谷歌的一名高级工程师。他觉得自己人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就是在大学期间没有问父母要过生活费。
给留学家庭的两点建议:钱多不一定是好事,家长能否共同成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家庭也越来越富裕了。不少家长会为孩子留学做很充裕的财务准备。当然,其初衷是为了让孩子可以更安心地学习,然而我经常看到一些留学生并没有珍惜这样的条件,他们去美国读书四年,并没有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英语还是不好,也没什么美国朋友,对美国主流文化基本不了解,很难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相反的是,他们精通吃喝玩乐,常常花钱如流水。
虽然消费文化也是美国主流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很好的一部分。所以如果没有很好的分辨和筛选,如果没有清醒的认识和自控力,就会很容易养成不好的思维和习惯,也错过了美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所以过于宽裕的环境有时候对孩子的成长并不一定有益处,不如尝试着让孩子自己在学校打工,赚取一部分的学费和生活费,这既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锻炼,也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环境,更能真正认识到金钱的来之不易。
而另一方面,我觉得中国家长也应该认识到,留学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努力,家长自己也需要学习更多,经历更多,而不是说:“孩子,我负责把你送到美国,接下去你就靠自己努力了”。我见过不少的留学生,在国外待了几年以后,经常会说:“爸,这事你不懂,你不了解美国。”,或者干脆说:“妈,你已经out(落伍)啦!”
把孩子送出去留学,目的是让他看到更多,学到更多,而不是让他和家长隔阂更多。而减少隔阂的唯一办法,就是家长自己也要不断地去成长。有些时候家长放手得太多不是好事,插手得太多也不行,和孩子一起走上国际化成长道路可能是最好的。国际化这条路是孩子必须自己走的,但也是家长应该一起学习成长的路。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整个留学家庭从孩子到家长都会获得巨大的“投资回报”。
留学不要只看金钱的回报,你获得的会比金钱更值钱;给孩子太多钱未必是好事,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给他国际教育资源和思维提升机会才是真正的财富。
我很喜欢这一句话:有形的财富越拿越少,无形的财富越拿越多。
黄征宇
著名跨国金融投资专家、宇沃资本美国董事长、首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美国白宫学者、亚洲协会21世纪青年领袖、考夫曼基金会学者、萨尔兹堡全球论坛学者、《征途美国》作者、英特尔前董事总经理,启德特聘常春藤导师
10岁随家庭从上海移民至美国,在斯坦福大学的四年半时间里获得了经济学学士学位、工业工程学士学位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还在哈佛商学院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拥有特别的东西方经历,对中美关系有深刻的认识,也对华人融入美国社会、职场、学校的种种挑战了如指掌,他一直致力推动资本、商业、科技和文化的全球化融合。
免费获取留学规划方案,您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式联络我们:
1、欢迎致电启德教育客户服务中心400-1010-123;
2、欢迎 点击这里 进行网络咨询;
3、填写表单,我们会在1-3天内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好友,立即咨询!
手机请直接输入:如1860086xxxx
座机前加区号:如01059992xxxx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通话,稍后您将接到我们的电话,该通话对您完全免费,请放心接听!